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寻唐 >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禅让戏码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禅让戏码(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大唐文武百官,义兴社各路代表齐聚长安,而李泽也终于要跨出最后一步,成为这个帝国名正言顺的最高统治者。

率先出手的是自然是如今大唐的喉舌,大唐周报。

武邑祥瑞频现。

先是有农夫献上了结了九个玉米棒子的玉米杆,三穗的稻株,重大数十斤的大冬瓜等等,接着便是大青山内有天雷声震九宵,雷声过后,大青山一面绝壁之上赫然出现了一路大字:圣人出,天下平。紧接着粟水河在夏汛之后,整理河道的民夫又在淤泥之中挖出了一块石碑,上书泽行天下四个大字。

而在最后,据说有无数武邑人看到了有五彩神龙自粟水河腾空而起,在空中盘桓良久,然后才掉头直奔长安方向。

不管是大青山,还是武邑,抑或是粟水河,他们的指身,自然都只能是一个人,李泽。

如今的大唐周报,每一次的发行量,高达十余万份,遍及李泽统治之下的各地,即便是南方联盟统治区域,也会有大唐周报出售。

除了向大众售卖之外,当地官府还会在各城镇,乡村甚至于交通要道之上张贴大唐周报。因为李泽十余年来在教育之上的不懈投入,如今大唐识字的人,却是愈来愈多,年纪愈轻,识字率便愈高。

当这些祥瑞通过大唐周报在短短的时间内,便传遍了天下。

对于北地人来说,李泽登上帝位是众望所归。这些年来,他们从来都只知有宰相李泽,不知有什么皇帝。

是李泽让他们拥有了土地,拥有了房屋,拥有了牲畜。

是李泽降低了他们的税赋,取消了各种苛捐杂税,让他们真正做到了连年有余。

是李泽努力地澄清吏治,让官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成了那种伸手可及能让老百姓信任的人。

是李泽修建了无数的水渠,让他们免除了旱涝之苦。

是李泽修整了无数的道路交通,让他们出行变得无比容易。

是李泽消除了外患。

是李泽整兵向外,收复了无数的旧河山。

是李泽开辟了无数的新的商路,让滚滚财源向着大唐集中而来。

任何事情,不比较不知道,一比较,才知道高下差别。

大唐中枢威权早在数十年前的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之中便丧失殆尽,从那以后,老百姓们就一直生活在一个个割剧地方的节度使的麾下。他们向节度使纳粮,当兵,早就不知皇帝为何物了。

直到李泽出现。

李泽让他们知道了,原来日子是可以过成这个样子的。

也是李泽,让他们懂得了,人是可以有尊严的活着的。

还是李泽,让他们知道了,唐人,应该是这个世上最高贵的那一群人。

那么,如果他们还需要一个皇帝的话,除了李泽,又有谁能让他们心悦诚服呢?

各地万民书经过朝廷驿递系统,向着长安蜂涌而来。

在这场万民劝进的大浪潮之中,长安人,自然也不甘落后。

当然,对于长安人来说,心情还是很复杂的。短短的数年之中,他们就经历了数次改朝换代了。先是大唐皇帝仓惶出逃,朱梁进入长安。他们成了大梁的治下子民。

但没有过上几年,大唐便又卷土重来。只不过皇帝从老皇帝李俨换成了小皇帝李恪。

现在,小皇帝又要下台了。

李泽将粉墨登场。

不过比较来比较去,似乎还是现在的大唐宰相李泽更靠谱一些。

李俨在位之日,长安人虽然还自居为天子脚下子民,但日子,却是过得困顿不堪,到了朱梁时代,因为战场之上的连接失利,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不但要承担更为沉重的苛捐杂税,还要搭上性命去沙场征战。

那些年中,麦子的价格,甚至一度涨到了六百文一斗的水平,挨饿,成了他们的日常。

而现在,麦子的价格,终于恢复到了盛唐时期的六十文一斗,据说在武邑,价格还要更低。

他们,终于能吃饱饭了。

官员和蔼可亲了。

吏员捕快衙役不敢敲诈勒索了。

豪门权贵纫绔子弟像是一只只鹌鹑,再也不敢当街跑马,调戏妇女。

一个个曾经让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的游侠儿们,亦不见了踪影。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宋时从梦华录开始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堡宗别闹干宋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谍影凌云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