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宗法亲情(1/ 2)
家宴结束之后,孙翊让朱然将已经有些微醉的周瑜三人送回府邸。
庞统、鲁肃二人因为新投孙翊,所以在吴县中只能暂居周瑜府中。
不过今日之后,等孙翊对这二人的任命公布出去之后,张昭会在吴县中为其二人修建府邸的。
在周瑜三人走前,孙翊嘱咐这三人这些日子要好好休息。
八月二十就是议事大会召开的日期,到时候江东群英云集。
虽然庞统、鲁肃二人的献策让孙翊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但张昭等臣子奏请北进的浪潮还未过去。
在这场议事大会上,孙翊需要这三英论辩张昭等臣,以期能让张昭等重臣放弃北进之议,从而让江东上下,在接下来的江东战略发展中能够齐心协力。
在周瑜三人走后,孙母提醒了孙翊一件事,那就是如今羁押在吴县的孙暠还未处置。
这件事需要孙翊尽快拿出一个决断出来,不然在吴县的众宗亲心中始终不会安定。
孙暠犯上作乱这一件事是当初江东三乱中规模最小的,可以说从头到尾更像是一场笑话,但其本身带来的政治影响却是最深远的。
这一切都因为孙暠宗亲的身份。
他是孙静长子,孙翊的堂兄,论亲疏可谓是十分亲近了,孙策生前也十分信重他,让他镇守乌程。
结果孙暠身为宗亲却在江东危难的时刻犯上作乱,实在让人太过震惊和不齿。
这一件事也直接打破了孙策生前构造的“宗亲掌郡,淮泗镇县,互为表里,相互制衡”的政治格局。
因为这件事,孙家宗亲为了避嫌且平息江东群臣的怒火,来吴县奔丧后,就自动交出兵权在吴县好好呆着。
宗亲的身份让他们在分配权力时会得到更大的优势,但在一些事上,他们的身份也会让人十分忌惮。
宗亲们自证清白,奔丧解兵,这也导致了在孙翊的整个平叛过程中,除了孙河这个旁系宗室之外,一位宗室大将都没用,他们一点功劳都没分润到。
但这些宗亲可不会一直甘心这样沉沦着,这次群臣掀起奏请孙翊北进的热潮,背后也有这些宗亲的影子。
对于这些宗亲们来说,在孙暠作乱失败被黄盖擒拿押解至吴县后,孙翊如何处置孙暠,就成了他们最关心的事。
是杀,是流放,亦或是借着这件事直接将孙静一支打入深渊,万劫不复?
每种处置都代表着孙翊不同的态度,更会对江东将来的政治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
孙母对孙翊言道,处置孙暠不单单只是为孙暠作乱一事公布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安诸位孙氏宗亲的心。
所以这件事要尽快解决。
孙母的忧虑孙翊很明白,但他没有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反而问孙母应如何处置孙暠,孙母对孙翊说道,“吾儿,不可背上杀害血亲之名。”
见孙翊对这句话皱眉,孙母又言道,“你大兄临终前曾对吾说过,他之所以择你继位,你的能力在于其次,最主要是他深知你重情义的秉性,将来不会做出残害血亲之事。
吾也答应过你大兄,要好好看顾孙家。你大兄方才去世四个月,如果这时他在地下见到断头兄弟,他心中会是何等悲苦呀。
况且小四之父在族内拥有很强的影响力,他的诸位兄弟又有将才且身居要职,将来你的基业需要这些兄弟为你镇守,杀了他,难免会让他这一支自疑不安,这对你的统治也不利。”
孙母先用情动之,最后再说出杀了孙暠的利害关系,就是想劝孙翊不要动杀心。
听到孙母如此说,孙翊的脸上颇有动容,他对孙母言道,“三郎不会背上杀害血亲的名声的。”
孙翊如此保证,孙母才放下心来。
只要孙翊不杀孙暠,那么孙翊将孙暠流放还是关押一辈子都无关紧要。
孙母之所以主张留孙暠一命,除了孙静来求她之外,她最主要还是为了孙翊考虑。
爱护亲族是天下最大的人伦,将来巩固孙翊的地位也需要这些亲族,于公于私,杀孙暠对孙翊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
出于孙母的建议,孙翊决定明日就决断好对孙暠的处置。
至于孙母对杀孙暠一事持反对态度,孙翊有点无奈但也没办法。
对于孙暠,孙翊是动过杀心的。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