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真·万斤粮购书(1/ 2)
实话实说,不收五铢钱,并不是背后的曹老板在坑人。
实在是因为,在这个年头里面,处处都是灾荒,各地都是流民,再有钱的人,恐怕用一大筐的五铢钱,也换不来一升小米。
后世有人曾研究过,董卓的失败,其实就失败在通货膨胀,甚至可以说是通货炸裂。
不,不是分析,而是金融从业者要学的第一门课程。
其实想想就知道,董卓当初搬家到长安的时候,带去的大部分都是有钱人,而且当时他撤退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的机会。
这也就代表着,一大群拥有大批量钱财的人,走到了长安。
原本,当时的整个大汉都已经处于了一种很微妙的平衡之下,各地情况都差不了太多。
然后,忽然之间长安以及西凉多出了那么多的货币出来,会导致什么?
只要有点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必然会导致当地通货膨胀,尤其还是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这种膨胀将会以一种极其恐怖的速度蔓延。
一开始,可能只有一点苗头。
但是不要忘了,大家都可以看到乱世来临了,于是很多人都开始拿着钱去买粮食。
普通百姓不懂那么许多,看到钱越来越多,也就直接卖呗。
不卖还好,一卖立刻就出了大问题。
本身这些人粮食就没有多少,但是见钱眼开之下,他们大多都喜滋滋的卖着越来越贵的高价粮,一步步实现了曾经所没有的富裕。
华夏人是个什么样,所有人都知道……善于储蓄。
这些钱又没有流通,外加某些人还在不断地撒钱,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整个西凉成为了封闭起来的独立地域。
当天灾开始出现,甚至还没有出现天灾之前,人们发现家里没有粮食吃的时候,他们拿出原本卖粮的钱去买了。
那时候,没有人卖了。
打一个比方不太恰当的比方:当初的西凉整个所在只有十个人,而当地的粮食,绰绰有余到可以养育十一个人。
这个时候,董卓、李儒、牛辅、王允、吕布…等一干不懂金融学的家伙来了,他们以为自己是第十一个,只要站稳了脚跟,未来还是可以出去的。
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第十一个人,想买第十二个甚至是第十三个,十四个人的粮食。倒不是说他们不够吃,只是因为华夏骨子里就流淌着储蓄的血统,不论是储蓄粮食也好,还是储蓄钱财也罢。
由于第十三个,甚至第十四个人的“超前粮食”都被他们给买了,因此往回一倒,便能清晰地发现,当地居然有两三个人吃不到饭了。
这两三个人,就是关中“十万人大饥,人相食”的代表。
他们出了麻烦,上层也轻松不到哪里去,虽然有粮食,可是你董卓搞的这么不好,老子就得推翻你。
趁着某些人野心滋生,各处机会显露,王允号令吕布诛杀了董卓……
……
以上,就是关中粮荒的原因所在了。
而这种饥荒,却并没有伴随着王允等人倒下而消失,还在不断地扩张当中,因为解开了封印,一头又一头的家伙跑了出来,因此各地都开始出现粮荒了。
终归来说,这“一个人”,属于掌握着权利的人,他们到了什么地方,都把西凉那一套搞了一个遍。
而这些人到了地方,直接就开始购买各种粮食啊,还有其他各种生出来的“一个人”,逐渐地就导致金融崩溃越来越大,通货膨胀越来越恐怖。
到了现在,五铢钱人人手里都有很多,购买力已经彻底崩溃。
要不然,曹老板拥有的钱乃是最多的,毕竟他控制的是那“一个人”的大脑,也就是汉天子本人了。
钱他是不会缺少的,可是粮食他却奇缺无比,一来要养那么多兵马防备袁绍,二来逃难来的难民也越来越多。
最后,曹晖刚刚制造出来的纸张,以及书籍,就成了他的一种变现道具,也就相当于大汉崩溃之前的“货币”。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